requestId:6877d2154ca508.63231290.
6月10日,南京市當局關于印發南京市碳達峰實施計劃的告訴。告訴指出,推動太陽能多場景應用,隨機應變、分類施策,鼎力發展分布式光包養網伏系統,有序推進集中式光伏復合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確保達到150萬千瓦,力爭180萬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力爭達到200萬千瓦。
原文如下:
市當局關于印發南京市碳達峰實施計劃的告訴
各區國民當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南京市碳達峰實施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南京市國民當局
2024年6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京市碳達峰實施計劃
為深刻貫徹黨中心、國務院和省委、省當局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嚴重戰略決策,落實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完全準確周全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計劃》和省委、省當局《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的實施意見》《江蘇省碳達峰實施計劃》安排和請求,積極穩妥推進全市碳達峰行動,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計劃。
一、總體請求
(一)指導思惟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為指導,周全貫徹黨的二十年夜、二十屆二中全會精力,深刻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任務主要講話主要唆使精力,安身新發展階段,完全、準確、周全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式,周全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嚴重任務,以經濟社會包養網發展周全綠色轉型為引領,以構建新型動力體系為焦點,以高能耗行業低碳轉型為關鍵,以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供給為支撐,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速實現生產生涯方法的綠色變革,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窪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站在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推動漂亮南京高質量發展,打造“低碳創新策源城市、低碳產業引領城市、低碳生態示范城市”,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中走在前列,確保如期實現全市碳達峰目標。
(二)基礎原則
統籌謀劃、穩妥推進。加強全局統籌,堅持全市一盤棋,協調處理好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切實保證全市動力資源和主要產業鏈供應鏈平安。隨機應變、分類施策,積極穩妥推動各板塊、各領域、各行業碳達峰行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途徑。
聚焦重點、創新驅動。堅持保平安、調結構、提質量的戰略導向,以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統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年夜和未來產業培養,樹立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刻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營造一流創重生態,聚焦低碳前沿領域,鼎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應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間主承載區。
當局引導、市場主導。充足發揮市場機制感化,深化落實投資、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設置裝備擺設體系,加速構成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的有用市場機制。推動有為當局和有用市場更好結合,加強碳排放治理才能建設,樹立健全碳排放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加速構成節能降碳任務激勵約束機制。
全平易近參與、試點先行。著力抓好全社會各領域節能降碳,實施周全節約戰略,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園區、企業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建設,摸索可操縱、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碳發展形式和典範經驗。推動多元主體廣泛參與,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涯方法,營造綠色低碳生涯新風尚。
二、重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構成,重點行業動力應用效力年夜幅晉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機制初步樹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獲得有用把持,漂亮南京建設初顯成效。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降落14.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非化石動力消費比重進一個步驟晉陞,林木覆蓋率穩定在25%以上,為實現碳達峰奠基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全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獲得顯著成效,基礎研討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實現衝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體系加倍完美,重點耗能行業動力應用效力達到國際先進程度包養網,漂亮南京建設繼續深刻。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落率完成省定目標,非化石動力消費比重持續晉陞,林木覆蓋率堅持穩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為實現碳中和供給強無力支撐。
撿拾地點及狀況等。三、重點任務
堅持將碳達峰貫穿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以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推動傳統高耗能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把節能增效和遏制“兩高一低”項目自覺發展擺在當前碳達峰任務的凸起地位,安身全市實際,進一個步驟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動力結構,深刻實施“碳達峰八年夜行動”。
(一)產業提質培養行動
1.力爭鋼鐵行業提早達峰。加強源頭控碳,嚴禁新增產能,公道把持粗鋼產量規模,推進存量優化,對標行業標桿程度,著力晉陞能效,下降產品單耗及工序能耗,推動南鋼、梅鋼制訂并落實雙碳行動計劃。實施過程減碳,著力優化動力結構(鼓勵可再生動力應用)、調整工藝結構(鼓勵進步電爐鋼比例)、改良原料結構(進步廢鋼比和球團比)。鼓勵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加強對氫能冶煉、非高爐煉鐵、高效軋制及碳捕集與應用等低碳冶煉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協同減污降碳,實施工藝全流程深度管理,周全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深化氮氧化物減排,強化脫硝設施運行治理,推進一氧化碳深度管理,完美煤氣管理收受接管設施建設。開展結尾固碳,加速碳捕集、應用與封存技術(以下簡稱“CCUS”)在鋼鐵行業的研發與工業化應用。推動南鋼、梅鋼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科技局等部門以及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國民當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國民當局負責,不再列出)
2.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盡早達峰。加速轉型升級,依照“減油增化”原則,瞄準先進化工新資料,加速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延長石化產業鏈,持續進步基礎化工產品深加工程度與精細化率,建設循環化工產業體系,加速石化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深化節能增效,開展重點企業能效和碳排放程度對標行動,下降單位產品的能耗和碳排放。推動行業設施共建共享、資源高效應用、動力梯級應用、水資源循環應用、廢棄物綜合應用和淨化物集中平安處置。鼓勵先行先試,組織開展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化工新資料、化工副產品制氫等技術攻關,打造國內主要的化工裝備研發生產基地。重點石化化工企業制訂并落實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科技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建材行業持續減碳。壓減低效產能,加速建材行業低效產能加入,引導建材產品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進一個步驟晉陞綠色建材、特種玻璃等高端品種比重,加速推進中國水泥廠轉型升級任務。推動技術創新,鼓勵水泥行業、玻璃行業、陶瓷行業積極開展窯爐節能改革、中水回用、固體廢棄物循環應用和用能信息化治理。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燒成、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等節能技術裝備,加強建材行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會,推廣水泥行業碳排放實時監測技術體系,實現水泥行業從動力治理向碳治理跨越。積極開展CCUS技術在水泥行業的研討應用。強化原料、燃料低碳替換,晉陞建材行業清潔動力消費比重,應包養用生涯渣滓、污泥、生物質燃料等可燃廢棄物高比例替換燃煤,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年包養網夜幅度進步化石燃料替換程度。(市工信局牽頭,棲霞區當局、南京經開區管委會、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是縮成一團,微弱地哼叫著。、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科技局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數字基礎設施降碳。優化空間及效能布局,優先支撐服務全市產業應用、晉陞城市能級和焦點競爭力的5G和數據中間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有序推進算力中間發展,加速南京市一體化年夜數據中間體系建設,推動算力中間集群網絡鏈路互聯互通。加速人工智能年夜模子應用落地和產業生態培養,推進算力賦能產業發展。強化城市云計算資源池建設,加速建設云數據中間、云計算平臺、云網融會設施等基礎設施,推動云資源池開放共享,促進云計算資源高效應用。進步效益產出請求,到2025年,新建年夜型、超年夜型數據中間單項目電能應用效力(PUE)低于1.25。進步數據中間包養網站能效、碳效、水效,支撐現有數據中間改建為算力達到必定規模的綠色低碳智能算力中間。創新節能技術及形式,支撐碳化硅射頻器件等高效節能技術攻關,采用新工藝、新資料、新計劃,下降基站設備能耗。推廣應用整機柜服務器、AI服務器、液冷服務器等高效IT設備,采用液冷、蒸發冷卻、近端制冷、冷板式液冷等制冷技術,下降數據中間能耗。鼓勵在數據中間和5G網絡治理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智能符號靜默、深度休眠、通道靜默等技術在5G網絡中的應用。推廣綠色動力應用,統籌5G與可再生動力分布式發電布局,鼓勵基站采用儲能加可再生動力的供能形式。支撐數據中間和基站結合采用儲能、氫能等技術,擬建項目應公道選用液冷、分布式供電等技術,并通過自建可再生動力設施、綠色電力買賣等方法不斷進步可再生動力應用率。推進公共算力服務綠色發展,推廣綠色動力租賃形式,增強公共算力服務的綠色節能性。(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科技局、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程度項目自覺發展。強化源頭管控,嚴格落實國家、省產能把持政策,對未納進國家有關領域產業規劃的,一概不得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新上的新建擴建高耗能項目能效程度需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新建、擴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產能包養感情等量或減量置換。晉陞能耗準進標準,加強生態環境準進治理。強化長效治理,推進高耗能行業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對鋼鐵、水泥、煉油、乙烯、分解氨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間組織實施節能降碳改革,依法依規裁減落后產能、落后工藝、落后產品,年夜幅晉陞行業整體能效程度。依照國家、省“兩高”項目治理規定,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治理、包養管道分類處置,樹立完美能耗按期調度及預警機制。“兩高”項目建成后,要切實依規做好項目標節能審查驗出工作,確保達到相關規范標準和設計請求。(市發改委、工包養app信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培養壯年夜綠色新興產業。加速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新動力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資料、航空航天等產業集群的培養壯年夜,強化技術攻關和試點示包養意思范。鼎力推動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工廠、園區、供應鏈等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會發展。推動互聯網、年夜數據、人工智能、5G等融會應用,積極創建綠色工廠、智能工廠、5G全連接工廠。鼎力培養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龍頭保鏈工程。實施未來產業培養計劃,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未來網絡與先進通訊、儲能與氫能,搶占引領衝破的未來產業新賽道。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4.5%,在綠色新興產業領域力爭培養1—2家百億級龍頭企業。(市發改委、工信局牽頭,市商務局、科技局、投促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居平易近消費升級需求,優化發展以軟件信息、金融科技、現代物流、商務商貿、文旅安康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智能化改革和數字化轉型的焦點需乞降關鍵場景,推動5G、工業互聯網標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制造業發展。健全節能環保服務體系,重點發展節能服務、環保服務、資源循環應用服務等,培養一批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晉陞對高端要素的集聚力、對高端產業的承載力,增強區域輻射帶動才能。加速發展碳排放權買賣、綠色認證等新興綠色服務業。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規模量級、結構效益、集聚水平、創新才能顯著晉陞;到2030年,建設成為更高能級、引領帶動效應較強的國家級服務經濟中間。(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商務局、科技局、文旅局、農業農村局、市委金融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動力綠色轉型行動
1.著力推動綠色動力發展。推動太陽能多場景應用,隨機應變、分類施策,鼎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有序推進集中式光伏復合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確保達到150萬千瓦,力爭180萬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累計裝機力爭達到200萬千瓦。鼓勵生物質動力化應用,隨機應變發展生物質能,實施生物質動力化應用專項行動。拓展綠電多渠道進寧,謀劃綠電過江通道,實現9條電力過江通道有用落地,持續晉陞電力過江通道的輸電才能。積極謀劃包養網電纜隨公路、地鐵等過江通道同步敷設,買通新動力過江主干道。拓寬綠色動力應用方法,加速推動氫能研討與推廣應用。(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建委、科技局、規劃資源局、城管局、南京供電公司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嚴格把持化石動力消費。嚴控煤炭消費和新增耗煤項目,有序裁減煤電落后產能,嚴禁新增自備煤電機組。抓好煤炭清潔應用,鼎力推動煤電節能降耗改革、靈活性改革、供熱改革“三改聯動”。到2025年,煤炭消費占比降落到50%擺佈,煤電機組供電煤耗較2020年降落2克標準煤/千瓦時擺佈。嚴格把持油品消費,優化原油資源設置裝備擺設,保證金陵石化、揚子石化等煉油企業原油持續穩定供應。加速實施煉油企業油品質量升級,晉陞油品油質,強化清潔油品資源保供才能。鼎力推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替換傳統燃油,晉陞終端燃油產品能效。堅持自然氣適度增長,樹立部門聯動機制,有序推進煤改氣、油改氣任務,優化拓展自然氣應用領域,加速實施年夜唐南電二期燃氣輪機創新示范項目。(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建委、商務局、東部機場集團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動力平安保證。科學做好化石動力對動力的保證兜底,在新動力平安靠得住替換的基礎上實現傳統動力慢慢加入,積極推進煤電由主體性電源向調節性電源轉型,強化平易近生用能保證。加速油氣管網及儲備才能建設,積極發揮濱江LNG等重點儲配站應急調峰感化,統籌濱江二期及其它城市應急調峰儲罐、小型LNG調峰站等設施建設,加速推動管網互聯互通和平安聰明管網建設。做好應對極端天氣、尖峰負荷等情況下的應急保包養供預案,進步電力系統應急處置和抗災才能。(市發改委牽頭,南京供電公司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以智能電網為中樞,建設面向可再生動力的新型電力系統,狠抓新動力消納才能建設。加速電力系統構建和平安穩定運行把持等技術研發,推進虛擬電廠、新動力主動支撐等技術進步和應用。推進新型儲能科學布局、有序發展,晉陞地區供電裕度。優化煤電效能定位,晉陞電力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才能。推廣以電為焦點的多能互補綜合動力服務,鼓勵增量配電網、分布式動力開發應用,建設聰明動力系統,引導新動力公道設置裝備擺設儲能系統。在終端動力服務環節奉行電、冷、熱、氣等多動力品種一體化投資經營形式。培養發展節能與電力負荷治理相結合,咨詢、設計、生產、運維為一體的綜合動力服務商,創新多動力協同互濟發展。(市發改委、南京供電公司牽頭,科技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深刻推進終端電力應用。持續推進終端消費電氣化,支撐“電代油”“電代氣”,重點在工業、路況、建筑、農業等領域推廣高效節能、靈活互動的電能替換新技術、新形式。深挖工業生產窯爐、鍋爐電氣化替換潛力,重點進步鋼鐵行業電弧爐應用比例,加年夜移動機械電力替換。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換,鼎力發展城市軌道路況,進一個步驟進步岸電設施覆蓋率。推動開展新建公共建包養筑周全電氣化,鼓勵既有建筑加裝可再生動力應用系統。周全推廣全電廚房、全電平易近宿等應用,盡早實現綠色低碳“全電景區”全覆蓋。推廣空氣源熱泵糧食電烘干、農業溫室年夜棚熱泵等技術,晉陞農村用能電氣化程度。到2025年,電能消費比重力爭達到40%擺佈;到2030年電能消費比重達到45%擺佈。(市發改委、工信局、路況運輸包養價格ptt局、建委、農業農村局牽頭,市房產局、文旅局、南京海事局、南京供電公司、南京地鐵集團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1.落實能耗雙把持度。實施周全節約戰略,強化能耗強度剛性約束,有用增強動力消費總量治理彈性,落實原料用能不納進能耗雙控考察,新增可再生動力電力消費量不納進處所動力消費總量考察。摸索實施用能預算治理,推動動力要素優化設置裝備擺設,加強節能形勢剖析預警,嚴格責任落實和評價考察。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強化節能降碳治理,強化節能審查,加強能效治理和重點用能單位治理,完美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鼓勵重點用能單位開展動力治理體系認證。樹立跨部門聯動的跟蹤節能監察體系,深刻組織開展專項節能監察行動,綜合運用信譽懲戒、差別化電價手腕倒逼節能增效。(市發改委、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商務局、科技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重點領域能效晉陞。鼎力實施節能降碳工程,持續推廣節能產品,深刻發掘各領域節能潛力,不斷進步動力應用效力;強化工業能效包養程度監督治理,加速裁減低效設備,推動設施設備更換新的資料。深化重點行業節能增效,開展高耗能行業能效對標達標行動,推動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改革;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鼓勵企業推動能量梯級應用、物料循環應用,促進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協同發展;強化石化化工行業煉廠干氣、液化氣、氫氣和鋼鐵行業高爐煤氣、焦爐煤氣、轉爐煤氣等副產氣體高效應用,推動高耗能企業樹立動力治理中間。加強新型業態節能治理,加速推動算力中間、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公道設置裝備擺設、布局優化和綠色運行,構筑現代水網,推動電子信息產品綠色制造和應用。推動數字科技企業零碳發展,打造一批聰明零碳工廠、(近)零碳產業園。(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數據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更換新的資料改革。聚焦鋼鐵、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電子等重點行業,鼎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換新的資料和技術改革。加速推廣能效達到先進程度和節能程度的用能設備,分行業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革。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晉陞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風機、泵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革升級。嚴格落實能耗、排放包養一個月價錢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裁減目錄請求,依法依規裁減不達標設備,樹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用能設備生產、經營、銷售、應用、報廢全鏈條治理。以高耗能行業企業為重點,鼎力奉行合同動力治理,摸索開展合同碳治理。(市工信局、發改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循環經濟助力行動
1.推進產業園區循環發展。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周全晉陞園區動力和資源產出率。持續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鼓勵以制造業為主的開發區,加強產業集群工藝流程中的源頭減量化、生產循環化、結尾資源化的全過程治理,做到“吃干榨凈”,推進“無廢園區”建設。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優化完美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發展定位、規劃布局及基礎設施,集會餐廚包養網ppt渣滓、廢棄物集中處置及資源化應用產業,打造包養網“靜脈產業園”。支撐六合區摸索開展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推動江寧開發區國家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到2025年,力爭創建2—3家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培養1—2條綠色低碳循環示范產業鏈。(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城管局、商務局、科技局、規劃資源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資源循環應用體系。加速“換新+收受接管”物流體系和新形式發展,推進廢舊物資循環應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完美再生資源收受接管網絡,加速生涯渣滓分類清運與再生資源收受接管“兩網融會”進度,推廣應用“互聯網+廢物收受接管”的新型商業形式。以電器電子、汽車、動力電池等產品為重點,落實產品生產者責包養網任延長軌制,引導生產企業樹立逆向物流收受接管體系。建設“無廢城市”,依托屬地資源綜合應用企業,加強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mobile_phone、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應用。促進大批固體廢棄物綜合應用產業發展,加強再生資源綜合應用行業規范治理。加強服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應用。加年夜很是規水資源應用力度,實施污水收受接管循環高效應用工程,晉陞雨水、再生水應用占比。到2025年,全市普通工業大批固廢綜合應用率堅持在95%以上,拆建渣滓資源化應用率達到95%,城市生涯污水集中搜集率88%,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應用率達到25%。(市發改委、商務局牽頭,市工信局、城管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建委、郵政治理局、財政局、規劃資源局、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科技 TC:
發佈留言